2021-03-02 01:00:01 668次浏览
价 格:面议
茅台酒的传统工艺是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一个生产周期是一年,再经过三年以上的陈酿窖存,加上原料进厂、勾兑存放的时间,平均酒龄至少 5 年才能出产品。而即使是国内有名的酱香浓香型酒,贮藏期也都是一年,清香型则不到一年,一般白酒,甚至只需要几十天、几个月。
如此悬殊的时间不等式,建立于茅台人对陈酿环节独具一格的见解:刚酿出的新酒,由于含有醛类和硫化物等低沸点杂质,难免有暴辣、冲鼻、刺激性大的缺点,通过陈酿贮存,酒液自身的氧化还原和脂化等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就有效地排除了酒的低沸点杂质,使乙醛缩合,辛辣味减少,变得柔和、绵软,增加了芳香。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还增加了水分子和酒分子的自然融合。
茅台酒的勾兑环节堪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为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效果,陈酿结束后,还需要不同浓度、不同轮次、不同酒龄的酱香、窖底香等三类香型的单型酒来调配融汇,才能勾兑成品茅台酒。
此外,所有的白酒都忌紫外线直接照射,茅台酒选用的不透光乳白瓷瓶,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点。茅台酒越老越好、越陈越香,使得其具有了较大收藏价值,也为茅台年份酒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1、真假燕碎
为什么不做燕条,燕碎?因为挑毛过程中掉下来的燕碎,要把它挑干净,劳动力成本至少是燕盏的10倍以上,可为何燕碎市场价反而是燕盏的N份之一。这完全不符合商业规律!而且就像你看到的,真燕碎是那么碎、小,和市场上那些大块大块的完全是两回事。
这些所谓挑毛过程中损耗的“燕条和燕碎”从何而来?90%都是来源于草燕或者重污染原料,使用大量漂白剂化学处理而来。
这些本来营养价值就很有限的劣假原材料,经过化学处理后,营养就更少了,而且大量的化学加工,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重金属和亚硝酸盐超标的风险。
冬虫夏草的品质优劣与气味有关吗?是否气味越浓的冬虫夏草品质也越好?
实际上,冬虫夏草气味的浓淡大小与生长海拔、保存时间长短、保存方式、是否有过人为加工等因素有关,但气味越浓的冬虫夏草品质并不一定越好。我们知道高海拔虫草的气味一般较浓,虽然那曲虫草品质优于玉树虫草,但那曲虫草的气味闻起来却不如玉树虫草浓;同一产地品质基本相同的冬虫夏草,在合理的保存时间内,如果保存的时间越长,其气味就越浓;在保存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在冬虫夏草不变质的保存温度范围内,如果保存的温度越高,其气味也越浓;如果冬虫夏草不是原生态的,在销售之前有过人为加工处理(刷泥、挑选、分类不算在内),视其加工方式与处理过程,其气味也很可能会变得更浓。
因此,以冬虫夏草的气味浓淡轻重来判断其品质高低优劣并不能保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消费者在市场上选购与对比冬虫夏草时要注意:气味很浓的冬虫夏草可能并不是很好,气味不是很浓甚至很淡的冬虫夏草可能是很好的虫草。评价冬虫夏草的品质优劣,除气味以外还必须结合其他因素,而且不能把气味这一因素看得过重。
向大家介绍两种更直观更准确的真假虫草鉴别方法:
1.将冬虫夏草用开水泡,真虫草用开水浸泡后,虫体变膨大而软,虫体颜色基本不发生变化,菌座色加重成为黑褐色,虫体和菌座相连不脱落,水质澄清不混浊,水的颜色呈淡黄色,通常水中不会有沉淀物,就算有也只是从虫草上脱落下来的很少量泥土与木屑。假虫草用开水浸泡10分钟后,会开始现出原形,原先虫体外的黄色开始脱落,菌座如果是假的也开始脱落与虫体分开,虫体可能会变成植物根茎、地蚕、僵蚕体,菌座黑褐色颜色慢慢的会退掉,水的颜色会出现异常,水质可能会变混浊,水中还可能有较多的沉淀物。
2.把冬虫夏草的虫体部分折断(是从中间折断),看断面颜色是否为白色,是否有一个类似“V”字型的黑芯(黑色或深或浅),黑芯呈线条状(线条或粗或细),虫草断面是白色且除有类似“V”字型黑芯外再无其他东西的是真虫草,否则是假虫草。